老人痴呆症的治療

從前,我們對老人痴呆症的治療感到很無助,因為沒有有效的藥物可以改善病況。但近年,有一類稱為膽鹼酯酶抑制劑 (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的藥物,能提升乙醯膽鹼的數量,讓神經元運作得更好,從而改善患者的情況。根據外國的臨床研究,平均來說,這類藥物可以改善 MMSE簡短智能測驗分數1-2分。這大約相等於六至九個月的病況衰退。進步的輻度雖然微少,但是身為患者的家人,看見家人的進步,也會感到欣慰。

抑鬱症的治療

以往我們處理抑鬱症,大多數會使用三環素抗抑鬱劑,有imipramine, Amitriptyline, Clomipramine等。此類藥物副作用多,例如嗜睡、疲勞、口乾、便秘、心律不正、發胖等。而現在,由於醫學的進步,我們可以選用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或血清素及腦腎上腺素調節劑(SNRI)。此等藥物雖有其副作用,但比較溫和,更適合病人。病人感覺舒服多了,便會願意配合醫生的指示服藥,這樣治療效果便會更佳。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你和誰,和誰有路!」 陳婆婆,七十嵗,經常要進出老齡精神科病房,因為她被診斷有 Morbid Jealousy (病態妒忌)。
只基於不充分的理由,她確信她的丈夫不忠,與屋邨幾位女士有染。她會跟蹤丈夫,搜尋丈夫的物件以找出證據。她頻密的致電先生的手提電話,若丈夫沒有接聽,她便堅定的相信丈夫「又去滾」。夫妻因此而經常吵鬧,她更曾經拾起刀子,以圖傷害丈夫。
我們醫護間所客觀了解及目睹的情況是她的丈夫是一位「好先生」。太太留醫的時候,知道太太的橫蠻,亦不離不棄。他每天都定時探望,悉心照顧。 由於陳婆婆抗拒服藥,又不願接受定期的注射治療,因此病情進展緩慢。我們曾多次勸喻他們分開居住以避免血案發生,但「和誰有路?」的「好先生」,又不情願。幾經解釋,丈夫終於首肯老人院舍的安排。
其實,病態妒忌背後有不同病因,精神科藥物可給予患者協助,但情況始終有其危險性。此外,患者及其伴侶同樣辛苦,受「屈」的伴侶百辭莫辯,痛在心裏。 而最令人神傷的是 ── 緣份珍貴難求而以破裂告終。 端午過了,迎來的是中秋,又使人懷念起「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情懷。

未來會是快樂的

林先生,現年三十多歳,是一位患有抑鬱症的病人。他患有羊癎症,在求學時期曾多次發作,常常被同學排擠;老師又對該病認識不深;家人更是求助無門。自少年時代起,他便活在孤獨的深淵。他過往向我傾訴時,透露自己最大的心願就是得到一個快樂的童年,擁有一班知心的朋友。看見同學們參加生日會的歡天喜地,三五成群踏單車的興高采烈,而同學從不邀請自己,他總是黯然神傷。
林先生常常因失去了快樂的少年時代而耿耿於懷,終日嗟嘆,持續悲傷,對目前失去興趣,不能集中精神工作,因此他已失業多年。
其實,每個人都有他們的問題,很多人都有不愉快的過去。只是抑鬱症的病人往往把焦點放於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身邊美好的事物;以為別人很快樂,自己是天下第一可憐蟲。也許你有童年陰影;也許你曾經離婚;也許你生意失敗。我現在要告訴你們,曾經失去的並非生命的全部。讓生命重新開始,迎接自己的未來才是最重要。失意的過去,會令你對人生的體會更深刻。
精神科醫生的職責,除了恰當地處方藥物,還需了解患者不同的抑鬱成因,認識他們的背景和過去,分析他們的認知扭曲情況,協助他們明白及改正。

少年不識愁滋味?

「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辭強說愁。」 不敢苟同辛棄疾所寫的「少年不識愁滋味」。
一些作長輩的經常以自己過往的經驗「教導」少年,告訴少年們他們辛酸的過去。
「以前我們窮得連衣服也買不起。」
「以前我們一放學回家便立刻幫忙父母親工作,休想有半刻的休息。」
「你們現在的問題算甚麼呢?我們從前的日子才真正稱得上叫『艱難』。」
在長輩的眼裏,現在的少年全部都是不懂「愁滋味」的小伙子,長輩們總是覺得少年們所面對的壓力是微不足道。
但其實,少年們也有他們的煩惱。他們一些正值生理成長的高峰期,關於異性的「愁」是的確不可以被忽視的。
學校生活佔上了他時間中的大部份,若在班上遇上了難題,或被欺凌,或被排擠,他們的「愁」便會成為每天生活的主題。
時代已經改變,物質普遍已較往日充裕。然而,年輕人比起上一代人卻有更多精神上的壓力。很多時他們感覺到沒有自尊,欠缺自由,甚至覺得自己和世界格格不入,感到孤獨而不被理解。
子女並非父母的複製品,所以少年擁有新的價值觀,是沒有錯的。價值觀是需要用自己的生命來體驗,去領略,而不單是「教」出來的。作為長輩的是需要切身處地的去體會少年們的各種壓力,切忌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他們身上。否則,情緒受傷害的只會是父母和少年雙方。
現在,我們了解到少年們也會有深刻的「愁滋味」,也會有抑鬱的感受。長輩應支持、聆聽、扶助,但亦要放手讓他們去領略人生。然後我們會漸漸發現,兩代之間的鴻溝會收窄,彼此會相處得更圓潤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