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星島日報
心靈埔手(三)
被挾港人或現情緒病
文/梁偉正
本港旅行團在菲律賓被脅持,造成八死七傷,於香港帶來多方面、多角度及不同層次的討論。而作為精神科醫生最關心的是死裡逃生的團友可能會有情緒問題的出現。(Acute Stress Disorder) 急性壓力障礙會有機會出現,而情況持續,更會演變為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創傷後情緒病。
於旅遊巴士內逃過鬼門關的團友,他們經歷過生死攸關及至親離世的打擊,他們體驗了恐懼、驚震、無助及極度哀傷。於事發當場或之後,他們或許會麻木發呆、失去現實感,甚至會失去一些於脅持當時的關鍵記憶。
於往後的日子,他們亦可能會有重複的被脅持的體驗,或出現於思想中、夢境中,或會有不由自主的歷歷在目感覺,仿似又被脅持 (Flashback) 。
他們會逃避可能勾起痛苦的任何東西,可能拒絕再坐上旅遊車及巴士。或會避開於街上遇到的菲籍男子。持續的焦慮會使他們極度痛苦,感覺無助,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及社交。
失去身邊感情至深的親人更會有機會導致嚴重的抑鬱症 (Depressive Disorder) 。有時候,對於能避過一刼的倖存者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例如於在脅持事件中逃奔出來的旅巴司機,他也曾經歷過生死攸關的一刻,及後也可能會產生情緒病。
作為政府或醫療的決策者,應主動的去幫忙,及評估遇上嚴重事故的倖存者。而不是在傳媒大肆報導的大事件中才出手。急性壓力障礙及創傷後情緒病的病者會極度焦躁恐懼,他們不明白自己的情緒病而亦往往不懂得怎樣去尋求協助。
心靈捕手是會主動出手扶助的荷頓 ( 見心靈捕手 (一) ),而不是只在等待問題發生。
這幾天,香港市民的心情亦因為這件屠殺事件而滿佈陰霾,他們為事件而失眠、憤怒及哀傷。九月開學在即,希望老師們可加緊留意觀察學生們的情緒,確保他們的心緒不會持續變壞。假如發現有異樣或老師感覺到放不下心的情況便應求助於心理專家或精神科醫生。其實每一個香港市民都有義務出一分棉力,協助身邊的人擁有健康的情緒。只要有熱誠和行動,每位市民都可以成為心靈捕手。
而在目前香港社會充滿怨氣和悲傷的濃霧下,香港政府應該以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專家為骨幹,連繫各政府部門、慈善福利團體、學校、各大私人機構,給他們情緒輔導方面的指引、協助及求助渠道,並且加強公私型醫療的合作,制定一個全面的、長遠的社會情緒健康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