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星島日報
心靈埔手(十)
自己取火主義
文/梁偉正
Samson 今年四十五歲,擁有一份不錯而穩定的職業,手握一個和諧的家庭,沒有什麼重大的擔子或壓力。最近,他總是感到胸口作痛,看了多位專科醫生,做了十多個不同的檢驗亦找不出作痛的原因。當我與他傾談的時候,了解到他有長期輕微低落的情緒。他並不明顯抑鬱,但總是提不起勁,對工作失去衝勁,對身傍的事物亦欠缺熱情。而當我再深入的探究當中的時候,發覺他原來並不歡喜自己的職業。當初選擇時只是為了滿足父母及傍人的期望,因為他擁有的是一份體面而收入不錯的工作。而現在到了人生的中段,事業看似沒有再進步的空間,而工作對他來說亦毫無意義,因他找不到當中的使命感。
藥物治療以外,我建議他嘗試新的活動,盡量用一切方法來找出自己的興趣。套用周星馳所說的就是眾裡尋他地去找出屬於自己的那一團火。
不能「劈炮」便去改變工作 :
1. 改變工作岡位 (可與上司、同事一起商量)
2. 改變完成工作的方法。
3. 用新的角度看待目前的工作。
4. 用以前不會採用的方式去發掘工作成就感。
如: 客戶的一份感謝、同事的一個微笑、上司百彈中的一句讚語。
公司不是你的戰場便要於公司以外發放你的那一團「火」。
另外,父母們、老師們、傳媒們都告訴孩子們未來應該要怎樣、怎樣,給孩子們指示並舖排了未來的道路,因為父母們認為這樣便是最穩妥。但其實孩子們需要的只是聽聽前人的經驗,自己的路是要由自己去摸索的,縱使他必定會犯錯,必定會遇上挫折。就由得他去犯錯罷。而同時一條由自己去開拓,到處都是自己的血滴和汗滴的道路才是最有意義的道路 — 那團火是要由自己去找及去取的。